宝剑无锋战国时期琉璃剑具文藏玉

时间:2024/7/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点击:
琉璃剑具产生于战国中期,流行多年后,至东汉时期就消失了。琉璃剑具的设计完全仿玉剑具,因而形制和纹饰也与玉剑饰基本相同。一般来说,根据琉璃装饰的位置和目的之不同,琉璃剑具的装饰部位应包括琉璃剑首、琉璃剑格、琉璃剑珥和琉璃剑珌。剑首安装在剑手柄的顶端,手柄的顶端呈圆形。考古发现的琉璃剑首均为圆饼形。网络图片剑格是手柄与锋刃之间的隔离装置,又称护手,主要是为了防止剑锋伤到手。剑格有一字形和蝙蝠形两种形制,琉璃剑格全部采用蝙蝠形。琉璃剑格的出土和传世并不多见,有专家认为其原因可能是剑身因长期侵蚀风化而膨胀,剑格受压爆破而不存。剑珥从侧面看很像耳朵,安装在剑鞘靠近鞘口的地方,剑珥也称剑鼻,古人佩剑需要用带子系在腰上,剑珥就是剑鞘上的扣带,《楚辞·东皇太一》有“扶长剑兮玉珥”的记载。佩剑者抚摸腰间长剑时,是摸到腰间穿系长剑的玉珥,有了剑珥,剑的重心在下面,系在腰上时下重上轻,剑才不会从鞘中脱出。剑珌是剑鞘末端的装饰。网络图片长沙市博物馆藏琉璃剑首于年在长沙市燕山街肉食水产公司M8出土,时代为战国,浅绿色,形制与湖南出土的其它琉璃剑首一样,呈圆饼状,中心稍凹下,下有一小柱状物,以便与剑相接。战国剑首首面纹饰是中心饰细线柿蒂纹,弦纹外饰有谷纹三圈。剑首直径为4.5、厚0.4厘米,重27.9克。根据相关专家的研究得知,琉璃剑首约开始于战国中期,盛行于战国晚期,延续到西汉初期。以饰谷纹的较早,稍晚的加上了柿蒂纹,更晚的则出现了蟠螭纹。网络图片除了剑首外,长沙市博物馆还收藏有一件谷纹琉璃剑珥,出土地点与琉璃剑首相同。剑珥长条形,长10.3、宽1.8、高1.3厘米,重31.4克。两端微卷,下有长方形穿孔,用以穿带。颜色为浅绿色,在剑珥上饰有四行谷纹(图1)。图战国剑珥琉璃剑珥出现的时间大体与剑首相同,总的看来,流行于战国中、晚期,饰谷纹的稍早,饰蟠螭纹和兽面纹的较晚。网络图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osnwo.com/zlff/2303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