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冬休大医一院援藏队伍载誉归

时间:2020-6-8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点击:

西藏冬宰节过去后,农产品交易大会正在隆重召开。近半年的援藏工作已告一段落。那曲周围的山上已覆盖上一层白色的雪,布达拉宫山上的草已变成了金色,把布宫映得格外泛红。秦永新主任的手愈发青紫,肖祯主任的血压也频繁升高,冷志前护士长的嘴唇干裂的愈发严重。

还记得当时正值盛夏七月,动员会上大家整齐就座。前批援藏队员介绍高原环境的恶劣,但也同时鼓励我们,困难必然存在,但高原没有想象得那么难。张卫国书记说:将信念高举头顶,把困难踩在脚下。徐英辉院长说:高原环境恶劣,在完成援藏任务的同时,一定要保障安全,在战术上重视,在战略上藐视,把好自己的心理关,身体关。

带着神圣的使命和领导的关怀嘱托,我们来到了那曲,受到了那曲市的热烈欢迎,一条条热情洋溢的哈达,一段段动人绚丽的舞蹈,整洁的家电家具,桌上的水果,完备的被褥,我们暗下决心,一定出色完成援藏任务。

图1.初到那曲

来到海拔米的那曲的第三天,我们就投入到了紧张的医疗工作中。

大海航行靠舵手秦永新主任是我们队伍的坚强后盾

秦永新主任入职以后,积极了解重症监护室的具体情况。结合当地情况,医院首例心肌梗死溶栓术,肺栓塞溶栓治疗,首例超声引导下静脉置管,首例心包穿刺术,首例血液滤过术,首例血浆置换术,首例急性脑梗塞溶栓术,首例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监测颅内压的技术,同时普及了经皮气管切开术。

图2.秦永新主任和雷亚男护士长在行气管镜治疗

正是重症监护室的飞跃发展,医院的外科及妇产科病人的围手术期管理得到了质的变化,重症胰腺炎、消化道穿孔、重度子痫、产后出血、颅内动脉瘤和重度颅脑外伤的病人得到了密切的监护和细致的护理。秦主任不仅要负责繁重的医疗工作,同时也承担起了科室的管理工作,医院的重症医学科刚刚成立不久,是一个年轻的科室,科室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理念都相对落后,秦主任面临来自多方面的压力,并没有退缩,积极稳重耐心的和年轻的医师沟通,和科室的护理团队沟通,把医患关系、医医关系和医护关系都维系得和谐融洽,大家在一个阳光和睦的氛围里,积极性也提高了,临床工作变得更加高效。每每去重症监护室查看脑外科的患者,我都会和秦老师在一起交流,请教相关的临床知识,我不禁感慨他知识的广袤,更加意识到自己作为一名外科医生,不能仅仅止步于手术的技巧,更要进一步学习呼吸循环知识及常用抢救药物的应用,要觉得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的临床知识,也学到了很多管理方面的知识,在秦老师的耐心讲解下,我作为一名青年医师,受益良多。

图3.秦永新主任在组织抢救

“病人重不重,如果放在普通病房困难,就转我们科吧!”这是秦永新主任经常对我们说的一句话,对待同事不拒绝,不推辞,对待患者不放弃,不抛弃。在重症医学科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可以收治很多急症,重症患者,不仅造福了当地百姓,同时也是我们外科系统的坚强后盾。

冲锋陷阵急先锋肖祯主任是我们队伍的风向标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这几句话是老西藏精神的精髓,肖祯主任常常挂在嘴边,同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动和激励着我们。

来那曲不久,肖祯主任就深刻地意识到,那曲地区的妇女同胞们的保健意识欠缺,在卫健委的支持下,开始组织各医院进行妇科查体工作,肖主任以身作责,放弃午休,晚间加班,亲自示范教学妇科超声,规范体检流程。

图4.肖祯主任对牧区同胞行妇科体检

以最小的创伤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是我们外科医生坚持不懈的追求,肖主任秉持着这样的理念,先后开展了开腹和腹腔镜下的卵巢良性肿瘤和单孔腹腔镜下的附件手术,从开腹走向多孔,从多孔走向单孔,病人的痛苦越来越少,康复越来越快。

图5.肖祯主任在施行腔镜下妇科手术

肖主任常说:那曲地区的妇产科工作,风险和机遇并存。他不仅仅致力于临床工作,而且善于发现临床工作中的突破口,结合当地妇产科相关疾病的临床特点,紧密结合自己敏锐的科研嗅觉和深厚的科研功底。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从临床资料的收集,再到文章的撰写、投稿和发表,一篇影响因子高达6.12分的SCI论文再次点亮了医院的科研道路,并且将医院产科的临床数据带到国家级大会上发表演讲,引发国内相关领域专家的广泛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osnwo.com/yfzs/1873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