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科普一例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查房

时间:2020-10-15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点击:
咨询白癜风治疗 http://m.39.net/pf/a_4644021.html

案例介绍

基本情况:

姓名:谭XX性别:女年龄:70住院号:XXXXXX

5小时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恶心、呕血,为暗红色血液,共呕血3次,量约ml,伴头晕、心慌,伴言语欠清,烦躁不安,无发热,未排便,无腹痛、腹胀,无咳嗽、咳痰。

遂急诊送入我院,门诊以「上消化道出血」之诊断收住。

发病以来,患者神志不清,精神差,禁食,小便正常,未排便,夜休差,体重未监测。T:36.5℃,P:次/分,R:20次/分,BP:74/58mmHg。

主诉:呕血5小时。

专科检查:BP74/58mmHg,神志模糊,精神差,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约3mm,对光反射灵敏,双肺呼吸音粗糙,可闻及湿啰音。左下肢畸形,活动受限。

辅助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白细胞19.^9/L;血红蛋白58g/L;中性粒细胞比率90.60%;C反应蛋白19.02mg/L。

既往史:自述有乙肝肝硬化病史,为特殊诊治,6年前摔伤至左侧股骨、左侧前臂、左侧肩部多处骨折,先后于xx医院及我院骨科行手术治疗,并多次输血治疗。

有脑梗死病史1年余,有骨质疏松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对阿片类、双氯芬酸钠栓、骨肽类药物过敏。

治疗措施:

1.告病危严格卧床休息;

2.心电监测、吸氧、呼吸、血压监测;

3.急查血常规、电解质、肾功能、凝血等生化检查;

4.急配红细胞悬液2U;

5.禁食,抗感染,抑酸,生长抑素,补液等对症治疗。

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

1.体液不足:与呕血,体液丢失过多,液体摄入不足有关

(1)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迅速补液,立即配血,做好输血准备;

(2)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变化;

(3)加强观察患者头晕,心悸,四肢厥冷,出汗,晕厥等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症状;

(4)严密观察病人神志变化,皮肤和甲床的色泽,肢体是否温暖和走位静脉,尤其是颈静脉充盈情况;

(5)准确记录每天出入量和呕血、黑便情况,估计病人出血量,必要时用心电监护;

(6)提供患者舒适体位;

(7)呕血时,嘱患者漱口,并做好口腔护理。

2.活动无耐力:与血容量减少有关

(1)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做好保暖措施;

(2)留陪人,协助病人日常基本生活需求;

(3)卧床休息至出血停止,嘱患者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3.排便异常:与上消化道出血有关

(1)禁饮禁食,无呕吐或无明显活动性出血时,给予清淡而无刺激性的冷流质。出血停止后改半流质,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2)协助病人做好肛门皮肤护理,保持清洁,干燥;

(3)指导家属和病人学会观察排泄物的颜色、性质、量及次数;

(4)密切观察继续出血情况和再出血情况。

4.焦虑:与环境陌生,健康受到威胁,担心疾病预后有关

(1)向患者做好疾病相关知识及预后结果;

(2)好解释工作,减轻病人焦虑、恐惧和不安的心理。

5.潜在并发症:窒息、误吸

(1)加强观察生命体征和呕吐境况;

(2)指导病人在呕血时,采取侧卧位或仰卧位脸侧向一边,使呕吐物易于呕出,防止窒息;

(3)做好病情观察,在患者出现大量出血时,及时通知医生,做好抢救准备;

(4)床旁准备抢救器械(负压吸引、气管切开包等)。

健康教育

1.心理指导

指导病人保持安静,配合治疗,有利于止血,紧张、恐惧的心理能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血压增高,可诱发加重出血。

2.饮食指导

合理饮食是避免上消化道出血诱因的重要环节。

3.活动、休息指导

指导病人注意生活起居要有规律,劳逸结合,保持乐观情绪,保证身心休息。避免长期精神紧张和过度劳累。

4.用药指导

指导病人用药方法,讲解药物作用;向病人讲解药物的不良反应。

5.提高自我护理能力

帮助病人掌握相关疾病知识(病因、预防、治疗知识),减少再度出血的危险,教会病人及家属早期识别出血征象及应急措施。

知识链接

1.出血量估计

大便潜血阳性(+)出血量>5~10ml

黑便:出血量>50~70ml

呕血:出血量>~

不出现全身症状:1次出血量<ml

头晕、心悸、乏力:出血量>~ml

急性周围循环衰竭、休克:出血量>ml

2.继续或出血的判断

(1)复呕血;

(2)便次数增多且稀薄;

(3)围循环衰竭,经充分补液、输血后改善不明显;

(4)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持续下降;

(5)补液足够,尿量正常的情况下,血尿素氮升高;

(6)脉高压的病人,脾脏暂时缩小。

3.三腔二囊管相关知识

(1)适应症: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者压迫止血。

(2)禁忌症:严重冠心病,高血压,心功能不全者慎用。

(3)相关操作:

抽尽双囊内气体,将三腔管之前端及气囊表面涂以液体石蜡。将三腔管从病人鼻腔送入,达咽部时嘱病人吞咽,使三腔管顺利送入至65cm标记处,如能由胃管腔抽出胃内容物,表示管端已至幽门。

用注射器先向胃气囊注入空气~ml(囊内压5.33~6.67kPa即40~50mmHg),使胃气囊充气,用血管钳将此管腔钳住。

然后将三腔管向外牵拉,感觉有中等度弹性阻力时,表示胃气囊已压于胃底部。再以0.5kg重砂袋通过滑车持续牵引三腔管,以达到充分压迫之目的。

定时由胃管内抽吸胃内容物,以观察有否继续出血,并可自胃管进行鼻饲和有关治疗。

每2~3小时检查气囊内压力一次,如压力不足应及时注气增压。

每8~12小时食管囊放气并放松牵引一次,同时将三腔管再稍深入,使胃囊与胃底粘膜分离,放气前先口服液体石蜡15~20ml,以防胃底粘膜与气囊粘连或坏死。30分钟后再使气囊充气加压。

出血停止24小时后,取下牵引砂袋并将食管气囊和胃气囊放气,继续留置于胃内观察24小时。

如未再出血,可嘱病人口服液体石蜡15~20ml,然后抽尽双囊气体,缓缓将三腔管拔出。

—END—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osnwo.com/zlff/1935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