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防治知识

时间:2016-10-15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点击:

1.高血压防治知识

血压是血管中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它是推动血液流动于血管的动力,以供给全身组织器官血液与养份。通常以动脉压表示。心脏收缩时,血液从心脏流入动脉,此时血液对动脉管壁的压力最高,称为收缩压;心脏舒张时,动脉血管收缩,血液仍慢慢继续向前流动,但血压下降,此时的压力称为舒张压。诊断高血压的最重要手段是测量血压。在非药物控制的前提下,一般将收缩压≥mmHg或舒张压≥90mmHg作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引起高血压的主要因素:(1)遗传因素:患高血压父母的子女,患高血压概率高。(2)饮食因素:摄入高钠、低钾膳食的,易引起高血压。(3)超重和肥胖:超重、腰围大的,发生高血压的风险增长3~4倍。(4)精神紧张:长期从事高度精神紧张工作的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增加。

高血压患者有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失眠、乏力等症状。主要危害:一是害脑:引起脑血管出血或栓塞,二是害心:引起心肌梗塞、心力衰竭,三是害肾:造成肾功能损伤,甚至尿毒症;四是害眼,造成眼底血管痉挛性收缩,动脉血管狭窄、硬化等,出现视物不清,视网膜出血、渗出或神经乳头水肿。

原发性高血压尚无根治方法,但可防可控。治疗原则是控制血压达标,要早诊早治、规范用药、终身坚持治疗。药物治疗时宜从小剂量开始、合理联合用药、24小时平稳降压、尽量用长效药、个体化治疗。

预防措施主要是改善生活习惯方式。(1)饮食疗法:以纤维素多的蔬菜和粗粮为好,追求饮食多样化。(2)降低食盐量:每日食盐量控制在4—6克,大约为一个啤酒瓶盖的容量。(3)戒烟、限酒:日摄入啤酒不要超过一瓶,白酒以不超过1两为宜。(4)控制体重和增加运动:尽量把体重指数控制在24以下。(5)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大便要通畅,每天定时排便。避免突然改变体位,情绪要稳定。根据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服,不用过冷或过热的水洗澡洗脸。避免高空作业。

2.高血脂防治知识

血脂是血液中脂肪类物质的统称,高血脂主要是指血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其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是一种好的胆固醇,可将血液和组织中,多余的胆固醇等“血液垃圾”携带到肝脏分解并排出体外,从而防止动脉粥样硬化。造成高血脂的影响因素是超重或肥胖、饮酒过量、运动不足等因素,它是铁路职工中最常见的一种全身性疾患。高血脂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是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塞、心脏猝死独立而重要的危险因素。轻度高血脂常没有不舒服的感觉,较重时会出现头痛、目眩、胸痛等症状,常伴有超重与肥胖。降血脂要遵守医嘱,严格选择药物。预防重点:一是饮食控制,保持低脂、低糖、低热量、低蛋白,多吃素食、谷物等,控制动物脂肪摄入。二是适量运动。运动可使体内储存脂类变少,皮下脂肪也减少,血脂降低。

3.冠心病防治知识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心脏冠状动脉发生血管硬化病变而引起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临床上常分为:隐匿性(无症状)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猝死5种类型。本病多见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男女患病比例2:1,其中心肌梗塞、猝死是急性危重病症,常引起死亡。

冠状动脉走行于心脏外部表面,主要功能是保证心脏供血。当血脂增高时,脂肪浸润冠状动脉细胞;或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以及高血压产生血流湍流等影响下,使血脂、血小板粘附聚集,都会造成血管壁粥样硬化。

引起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也与高脂肪、高糖饮食,吸烟,体力活动过少,精神紧张等因素有关。

心肌梗塞临床表现:最突出的是心前区疼痛,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通常冠状动脉造影可作为确诊依据,心电图和心电图负荷试验可发现进行性改变,速查心肌酶有增高。

50-81.2%心肌梗塞病人在发病前数日至数周有乏力、胸部不适等先兆;活动时有心悸、气急烦燥等症状;心绞痛较以往发作频繁,含服硝酸甘油不缓解;特别是心前区疼痛并多汗,应引起高度注意。

院前救护心肌梗塞患者要注意四点:一是平卧休息、不要走动;二是保持安静,避免过度紧张;三是心跳骤停时,立即实施心肺复苏;四是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医院

治疗原则是扩张冠状动脉,控制和保持正常血压,降低血液的粘滞性等治疗。预防重点是防止上述引起冠心病的风险因素。

4.糖尿病

胰腺由内、外分泌腺两部分组成。外分泌腺由腺泡(腺细胞)和胰管组成,腺泡分泌胰液,胰液经胰管排入十二脂肠,因含有多种消化酶,有分解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的作用。内分泌腺是由散在于外分泌腺之间的大小不同的细胞团——胰岛所组成,主要是分泌胰岛素,胰岛素通过毛细血管入血,参与调节糖代谢。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造成糖、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出现相应危害。Ⅰ型糖尿病人多发生在青少年,起病较急,典型症状明显。Ⅱ型糖尿病人多发生于40岁以上,占患病群体的95%以上,起病缓慢,病情相对较轻。糖尿病的主要风险因素有遗传、年龄、饮食习惯、体力活动减少、吸烟、药物等。

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其机理是:血糖升高导致渗透性利尿作用,引起多尿、多饮和口渴。体内葡萄糖不能利用,蛋白质和脂肪消耗增多,引起体重减轻、乏力。消耗增加后,需要维持机体活动,补偿损失的糖分,造成多食。

糖尿病可引起外周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和毛细血管增厚,从而引起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引起冠心病、脑卒中、肢体麻木疼痛,严重时造成截肢、失明。发生急性代谢紊乱时,出现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

检测血糖可诊断糖尿病,通过葡萄糖耐量试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可分别反映临界状态与8—12周的血糖状况,更利于诊断。

治疗原则是早期、长期、综合与个体化治疗。目标是控制高血糖,纠正代谢紊乱,消除糖尿病症状,防止或延缓并发症。具体措施: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血糖监测、药物治疗和糖尿病教育。其中药物治疗多采用降糖药和胰岛素。

5.脑卒中

脑卒中(或称脑血管意外、中风)是由于脑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引起脑组织损害的一组疾病总称。该病起病急,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约75%~80%会留有后遗症,部分患者可在2至5年内复发。常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其次是高血压病伴发的动脉病变,还有心脏病、肿瘤等疾病,也会引起脑卒中。

脑卒中可早期预防。只要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控制血压、血酯、动脉硬化等基础病,掌握脑卒中先兆症状,及时就医,就可以有效避免脑卒中发生,防止终生遗憾。

临床症状中,头痛最为常见,是一个重要的脑中风症状和信号。脑卒中先兆症状有:突发一侧面部、肢体软弱、麻木;眼睛视物不清;行走困难,走路不稳或不协调;头昏、晕厥或意识丧失。

院前救护要注意四点:一是病人平躺或侧躺;二是昏迷患者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可偏向一侧;三是有条件的给予吸氧;四是立即拨打医院。

6.慢性阻塞性肺病

慢阻肺不是单一疾病,而是以持续呼吸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总称。多发生于中年以上,好发于秋冬寒冷季节。吸烟、空气污染、感染和遗传等因素可引起慢阻肺。当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患者的肺功能检查出现持续气流受限时,则称为慢阻肺。

慢性支气管炎是指在排除慢性咳嗽等其他原因后,患者每年咳嗽、咳痰3个月以上,并连续2年以上者。而肺气肿是肺部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腔出现异常持久的扩张,并伴有肺泡壁和细支气管破坏。

慢阻肺的特征性症状是咳嗽、咳痰,喘息、胸闷,呼吸困难。检测肺活量可反映肺功能状况,也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肺活量是指在不限时间内,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最大能力所呼出的气体量。通常用第一秒肺活量(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比值表示,用以反映支气管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现象。当FEV1/FVC比值<70%,可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病。

7.肿瘤

肿瘤主要是致癌因素作用下,引起机体细胞基因突变,导致细胞增生,产生压迫与阻塞症状。分为良性和恶性肿瘤(癌症)两大类。恶性肿瘤因生长较快,浸润或转移到周围组织,破坏组织而产生损害症状,同时消耗营养、释放出多种毒素,并产生一系列症状,导致病人身体消瘦、无力、贫血、食欲不振、发热,形成“恶异质”;严重情况下会使病人脏器功能受损,甚至死亡。肿瘤细胞扩散转移是恶性肿瘤特征之一,细胞病理学检查是肿瘤诊断的金指标,具有确诊意义。

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发病率居前的有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食管癌。粘膜白斑、子宫颈糜烂、结肠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等,以及一些非典型性增生属于癌前病变,有一定的危险性,如不及时治愈,可能会转变为癌。肿瘤防治在于早发现、早治疗。

恶性肿瘤的致病因素有三类:(1)化学致癌因素,如熏烤炸食物中所含的3-4苯并芘易引起癌症,腌制品中的亚硝酸盐导致食管癌。(2)生物致癌因素:如病毒,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易引起宫颈癌,EB病毒导致鼻咽癌,乙肝病毒感染易患肝癌。黄曲霉毒素引起肝癌,幽门螺旋杆菌引起胃癌。(3)物理致癌因素,如X线等电离辐射,日本长崎、广岛受原子弹爆炸影响,引起白血病多发。生活中,应避免与减少接触致癌物。

8.消化道溃疡

消化道溃疡是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球部的慢性溃疡,其粘膜缺损超过了粘膜肌层。多在秋冬和冬春之交发病。主要病因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其次是胃酸分泌过多、阿司匹林等消炎药物引起。临床症状主要是上腹痛。胃镜检查可明确诊断,通过C13尿素呼气试验,也可检测提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消化道溃疡较严重的并发症是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癌变。治疗原则是消除病因、控制症状、促进愈合、防止复发和避免并发症。

9.脊椎疾病

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是中老年的常见病。由于铁路职工从事体力劳动和固定操作姿势,并在运动列车上工作,易引起颈、腰椎疾病。随着年龄增长、过度活动和超负荷承载,脊椎的骨质、椎间盘、韧带、肌肉发生退行性病变(老化),进而压迫脊髓、脊神经、血管等,增加脊椎的负担,易引起颈、腰等处神经损伤,影响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

颈椎病常有颈、肩部不适感及疼痛,活动受限。劳累、久坐和姿势不当会加重。腰椎间盘突出最先出现的症状是腰痛,久坐、久站、劳累、活动后加重,卧床休息后减轻,下肢放射痛是典型的坐骨神经痛,即从腰部或臀部开始,延大腿后侧、小腿外侧放射至足。

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应采取CT、X线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以康复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严重的进行手术治疗。

预防保健:(1)保持舒适自然站姿和坐姿。睡觉时最好是以仰卧为主,侧卧为辅,左右交替。(2)适当活动。长时间低头伏案工作或长时间单一体位工作者,要经常变换一下体位。(3)良好习惯。不宜头靠在床头或沙发扶手上看书、看电视等。(4)注意保暖。不要出汗后直接吹冷风或进入空调间。(5)避免损伤。不要在车上打瞌睡;乘交通工具时,应采取侧坐或半侧坐姿势,防止紧急停车的躯体损伤。(6)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

10.肥胖

肥胖是超过人体正常体重的一种状态。其中单纯性肥胖是指由遗传、饮食和运动习惯等因素引起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只要摄入的能量多于消耗的能量,使体内脂肪细胞的数量和体积增加,而引起单纯性肥胖。通过用体重指数来反映,体重指数(BMI)=个体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kg/m2)。BMI≥28,可诊断为肥胖;24≤BMI<28时,为超重。肥胖可引起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脂肪肝等并发症。防治方法是控制饮食,减少摄入;有氧锻炼,减少体重。









































北京普通治疗白癜风多少钱呢
北京白癜风研究所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osnwo.com/cjzz/896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