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赛柏蓝 3月27日,数百位来自全国的骨科专家在北京齐聚一堂,就骨科疼痛临床管理等方面的话题进行深刻的探讨。 会议上,据中国工程院院士、医院骨科邱贵兴教授介绍,针对目前骨科疼痛患者存在的胃肠道风险因素问题,由健康报社联合中国骨与关节外科杂志社主办、辉瑞中国支持开展了国内骨科首个“健康中国——骨科门诊患者胃肠道风险因素调查”(以下简称“该调查”)活动。 邱院士表示:此次调查旨在了解中国骨科门诊有NSAIDs服用指征患者胃肠道危险因素现状,提高医务人员对骨病患者胃肠道安全的重视。 不仅为骨科疼痛患者的合理用药、安全用药等治疗的规范化管理提供有价值的指导,同时对减轻患者疾病负担,促进医患关系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为未来我国骨科门诊制定NSAIDs用药指导原则提供参考依据。 9大因素威胁骨科患者胃肠道安全,患者认知不足成短板 疼痛是骨病患者临床上常见的躯体症状或疾病。但在骨科门诊患者疼痛临床管理过中,会有很多因素对患者的胃肠道造成损伤,包括年龄≥60岁、有症状的消化道溃疡史(胃肠道出血/穿孔史或消化道溃疡史),使用抗凝剂、NSAIDs、阿司匹林、糖皮质激素,以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饮酒、吸烟九大主要风险因素。 其中,使用NSAIDs是骨科疼痛管理中常见的一种药物治疗方法,可有效抗炎和减轻或消除骨病患者的疼痛,但其胃肠道不良反应非常明显。病例对照研究显示,使用NSAIDs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率明显增加,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急性手术率和死亡率。 对此,医院骨科张英泽教授表示表示“相对于骨科胃肠道风险的普遍性而言,骨病患者对骨病用药的危险因素的认识现状令人担忧。由于骨科门诊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相比住院患者较差,教育力度也相对薄弱,绝大多数患者对于用药不良反应和用药危险因素认知度低,从而增加了患者的疾病负担。” 骨关节炎需长期治疗,患者用药更应注重安全 骨关节炎是骨科常见的一种慢性关节炎症疾病。全世界有3.6亿骨关节炎患者。而我国,约1.2亿人正在经受着骨关节炎的折磨,60岁以上老人中,就有一半以上的人患有该病,且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其发病率远超心脑血管疾病。 骨关节炎是由于增龄、肥胖、劳损、创伤、关节先天性异常、关节畸形等诸多因素引起的关节软骨退化损伤、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临床表现为缓慢发展的关节疼痛、压痛、僵硬、关节肿胀、活动受限和关节畸形等,致残率高,严重损害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 医院(医院)骨科唐佩福教授指出:“NSAIDs既有止痛作用又有抗炎作用,是最常用的一类控制骨关节炎症状的药物,可以减轻骨关节炎症所致的疼痛及肿胀、改善关节活动的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骨关节炎等骨科慢病是一个长期的治疗过程。因此,长期使用NSAIDs应该注意胃肠道安全、合理用药。” 抗炎镇痛合理用药,绿色镇痛安享健康生活 目前,国内NSAIDs类药物种类众多,效果也大致相当。但传统的NSAIDs在抗炎镇痛的同时却不可避免地损伤消化道。所以,既要有效抗炎、快速镇痛,还要不伤胃肠道,如何做好两者间平衡,也成为骨科医生和患者共同白癜风的治疗白癜风的发病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