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小宝宝 他们对世界的认知方式独特而直接 摸一摸、舔一舔、尝一尝 ...... 不过,这难免会惹得家长担忧 万一误吞了东西怎么办? 而这种担心也绝不多余! 前段时间,医院 就接诊了这样一个孩子 不得不紧急手术! 2岁娃误吞纽扣电池 需马上手术! 前段时间,一对夫妇抱着2岁左右的孩子,冲进医院急诊。孩子呼吸急促,咳嗽伴声嘶喉鸣。 “ “医生,快看看我孩子。医院的医生说,他吞了一个硬币。” 医生看了X光片后发现 孩子吞下的并非硬币 可能是家里常见的纽扣电池! 得马上手术! 按家长的说法,这枚纽扣电池可能已经吞下去10多天,孩子吞咽困难,不愿进食,现在还出现了呼吸急促、咳嗽,伴声嘶、喉鸣。 这意味着,吞下去的纽扣电池,极可能已经开始腐蚀了! 食道粘膜腐蚀严重 取出时电池已经焦黑 原来,12天前,小金(化名)在家玩耍时,误打误撞打开了电视遥控器的后盖,纽扣电池掉落在地,被他塞进了嘴里。 此后10多天,小金的食欲越来越差,精神也不好。平时能吃毫升的奶,渐渐只能吃下90毫升左右,到后面还发展为拒食、吐奶。 眼看着孩子越来越廋 小金的爸爸觉得不对劲 带医院 医生说,孩子误吞了一个“圆型物体”,很可能是硬币!由于孩子情况很不好,建议去医院做进一步治疗。 进一步检查确认,卡在孩子上纵膈与脊柱重叠投影区(胸2-3椎体水平)的“圆形物体”,就是纽扣电池! 当晚9时,小金就进了手术室。好在,手术还算顺利,纽扣电池被顺利取出。不过,由于耽搁太久,取出时电池已经焦黑,小金的食道粘膜腐蚀严重,周边出现大量黑痂,轻轻一触就会出血。 手术后 孩子一度只能通过插胃管来进食 直到第8天,才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目前,小金的情况良好 已经出院了 其实 儿童误吞东西导致的危险情况并不少 往期案例: 玻璃片、绣花针…… 这些都可能被孩子“吃”进去 1 1岁小孩误吞玻璃片 家长吓出一身冷汗 年9月7日,医院医生收到紧急通知,急诊收入一名1岁2个月的男孩,因“误吞碎玻璃渣3小时”入院,经医生分析,极有可能引起食管穿孔、食管周围间隙感染,最终导致主动脉弓损伤。 随后,经过医生紧急手术,碎片被取出。 2 孩子误吞绣花针 造成肠管穿孔 此前,医院还曾接诊了一位误吞了两条绣花针的小孩彬彬。 彬彬妈妈说,他原本是吃了三根针,有一根因为呛咳当时吐了出来,剩下的两条针就全部吃了进去。当时,看到X光片,在场所有的人都倒吸一口凉气。而且这两条已在彬彬肠胃穿游数日的绣花针,已穿透了他的肠管造成穿孔,他的腹腔内已造成了感染。情况十分不妙。 好在手术及时,没有造成大量粪便外渗,孩子转危为安。 看完这些案例 相信很多人都会倒吸一口凉气! 这些事情给家长的启示就是 千万不要让孩子碰一些 易卡喉的小东西 *上下滑动查看* 气道异物 1、植物性异物(占80%以上):坚果(瓜子、花生、莲子、豆子等)、小水果(桂圆、葡萄、荔枝等)、果冻、饭粒或者水果粒。 2、动物性异物:肉粒; 3、其他小异物:纽扣等。 消化道异物 1、食物:骨头(鱼刺)、果核(枣核)、饭团; 2、小物品:小玩具、硬币、纽扣、纽扣电池、磁铁、别针,笔套、钢珠、戒指等。 这些小东西一定要收好! ▽ 戒指、手链等小件首饰 口红、化妆水等日用化妆品 果冻、坚果类食物 硬币、玻璃球等小物件 玩具的小零件 家庭常备药物 既然知道了常见的 容易误吞的异物 那预防宝宝误吞东西 家长应怎么做? ①家长应提高防范意识,使孩子远离异物。 选用安全玩具,如避免给小婴儿玩耍零件过小的玩具。杜绝将硬币、纽扣、钢珠等小东西含在口中玩耍。不要玩吹破的气球碎片。 ②养成专心吃饭的好习惯。 孩子进食时避免逗孩子笑或者哭闹,不要跑动。细嚼慢咽,咀嚼完全再吞咽。 ③吃东西要注意这些。 在给孩子喂养煲的粥前一定要将骨头、鱼刺等清除干净或者将煲汤内容物捣碎后再给孩子喂养。3-5岁以下的孩子尽量避免吃瓜子、花生等食物。 来源:深圳大件事(ID:nandusz) 采写:南都记者李榕,通讯员深儿医 部分内容综合自医院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