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状结肠粘膜下占位行ESD术后穿孔 哈尔滨医院消化科吕志武教授年11月23日 患者,女,57岁,因“腹胀2月”行肠镜及超声肠镜检查发现乙状结肠粘膜下占位(图1),起源于粘膜肌层(图2),以“结肠类癌”收入院后行结肠ESD手术,因患者乙状结肠明显扭曲,ESD手术穿孔,瘘口约1cm(图3),行钛夹夹闭瘘口,并用尼龙绳套扎钛夹(图4),术后进行腹腔置管冲洗。术后24小时后患者腹腔引流液为血性,患者腹痛,行全腹部CT示肠腔部分肠管扩张积液、积气,瘘口没有完全闭合。行引流冲洗及消炎治疗后症状无缓解。 治疗过程:使用新型的用于软式内窥镜的吻合夹系统(型号:14/6t)夹闭瘘口,在肠镜下取出钛夹,用吻合夹系统夹闭瘘口(图5),给予静脉补液,抗炎,腹腔冲洗;夹闭术后1天患者腹痛明显好转,腹腔冲洗液为淡黄色澄清液体,术后3日患者腹部软,压痛较前明显好转,术后4日患者行肠镜检查吻合器存留,粘膜愈合良好,未见瘘口(图6),术后5日行下消化道泛影葡胺透视示乙状结肠中段及盲肠形态稍不规整,无造影剂外溢,无肠腔狭窄(图7),嘱患者进流食,术后1周患者排便正常,偶有腹胀,无发热。 讨论:从患者腹部CT检查显示患者既往有腹腔结核可能性大,肠管粘连可能,患者乙状结肠扭曲较严重,加之乙状结肠管壁薄,所以乙状结肠粘膜下病变行ESD穿孔风险可能性大,既往发生此类情况,多数行外科开腹手术或腹腔镜修补肠穿孔,对患者创伤较大,现在也有病例利用透明帽进行内镜下肠穿孔的钛夹夹闭治疗,而这种方法费时较长,而且夹闭闭合情况时有不确切,现在使用这种用于软式内窥镜的吻合夹系统夹闭内镜下治疗后的穿孔,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夹闭确切,术后恢复快,进食早,为内外科医师提供了新型治疗消化道瘘的方法,为很多术后并发消化道瘘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 北京最权威白癜风专科医院治白癜风银川哪家医院好 |